▲ 故宫太和殿雪景 11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故宫博物院迎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两国元首夫妇在宝蕴楼简短茶叙。随后,两国元首夫妇还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两国元首夫妇经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在恢宏庄重的太和殿广场合影。随后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习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朗普频频赞叹。
▲ 两国元首夫在太和殿广场合影
▲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 特朗普和夫人在故宫合影 宝蕴楼选址的地方曾鼎鼎有名。这是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的一个所在,曾叫咸安宫,康熙次子允礽就曾被囚禁于此。后来,这里又成为清代八旗大臣子弟学习的地方。可惜清末一场大火,将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咸安宫烧毁,只留下咸安门一处遗存。“宝蕴楼”名称的得来,顾名思义与宝物有关。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文物。因为要存放的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的秘籍,其价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库房命名为“宝蕴楼”,并制石质匾额安于北楼正面上。岁月洗礼,如今“宝蕴楼”三字已变得模糊,只有在特定角度仔细辨别才能认清。 在中国传统建筑群里,宝蕴楼显得十分独特,因为它是按照西洋建筑的样式建造的,总建筑面积为1646.9平方米。1913年,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当时京城缺乏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临时决定在故宫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当时内务部和外交部协商后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建楼以存放文物。宝蕴楼始建于1914年6月,一年后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史料记载,1915年入藏该楼的文物有3150箱,达23万多件。由于当时存放的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密集,价值不可估量,宝蕴楼因此得名,其石制匾额就在北楼正面。宝蕴楼共有北、东、西三座砖木结构的单体楼房,采用封闭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
▲ 两国元首夫妇在宝蕴楼简短茶叙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
▲ 天和日月明,地和五谷丰,人和一生福,家和万事兴。
▲ 家和万事兴
▲ 天地人和